典型文献
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过程中病理性T细胞的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DsRed小鼠淋巴细胞输注加全身辐照(TBI)建立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C.B10-H2b/LilMcd (C.B10)小鼠模型,分析C.B10 AA小鼠模型中病理性T细胞在不同器官的动态归巢过程及特征。方法:通过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加TBI建立AA小鼠模型,以TBI组为对照,分析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验证造模效果。在造模的第3、6、9、12天,处死小鼠并收集骨髓、脾脏、淋巴结和胸腺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sRed
+ T细胞的动态变化及效应记忆T细胞(T
EM)、中央记忆T细胞(T
CM)、初始T细胞(na?ve T)和效应T细胞(T
EFF)的比例。PCR Array分析AA小鼠不同组织内DsRed
+病理性T细胞活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结果:与TBI组相比,AA组小鼠在造模第9、12天出现严重骨髓衰竭,第12天时骨髓有核细胞数、外周血细胞数均显著减少(
P值均<0.05)。AA组小鼠骨髓、脾脏、淋巴结内DsRed
+ T细胞比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骨髓中的DsRed
+ T细胞比例在第3、6天低于脾脏与淋巴结,但在第12天时高于脾脏与淋巴结(
P值均<0.05)。整个骨髓衰竭形成过程中,胸腺中DsRed
+T细胞比例均最低。在第12天时,AA小鼠骨髓、淋巴结和脾脏单个核细胞中,DsRed
+CD3
+CD4
+ T细胞比例分别为(91.38±2.10)%、(39.78±6.98)%、(67.87±12.77)%,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sRed
+CD3
+CD8
+ T细胞比例分别为(98.21±1.49)%、(94.06±4.20)%、(96.29±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第9、12天,AA组小鼠骨髓中几乎所有的DsRed
+CD4
+ T或DsRed
+CD8
+ T细胞均为T
EM,而淋巴结中包括T
EM、T
CM以及na?ve T。PCR Array结果显示:骨髓中DsRed
+CD4
+或DsRed
+CD8
+ T细胞中CD38、IFN-γ、LAG3、CSF1、SPP1及TNFSF13B表达增高,但DsRed
+CD4
+ T细胞中FOXP3、CTLA4表达降低。
结论:DsRed小鼠淋巴细胞输注可导致C.B10小鼠发生骨髓衰竭,并可以在该AA模型小鼠中追踪DsRed
+病理性T细胞。在C.B10 AA模型小鼠体内,DsRed
+CD8
+和DsRed
+CD4
+ T细胞先归巢到脾脏与淋巴结,在其中扩增分化,最终转运至骨髓并转化为T
EM。胸腺对异体T细胞的归巢过程更具抵抗性,提示胸腺在免疫介导AA模型的骨髓衰竭过程中可能是一个免疫豁免部位。在C.B10 AA模型小鼠的骨髓衰竭形成过程中,归巢到骨髓的DsRed
+病理性T细胞较迁移到脾脏与淋巴结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活性,而免疫抑制活性则减弱。
文献关键词:
贫血,再生障碍性;小鼠模型;病理性T细胞;归巢;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贾惠;林赠华;李玟;张志鹏;刘红
作者机构:
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 226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惠;林赠华;李玟;张志鹏;刘红-.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过程中病理性T细胞的特征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07):587-593
A类:
H2b,LilMcd,DsRed
,+CD3
B类: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病理性,输注,辐照,TBI,AA,B10,不同器官,归巢,异体,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处死,脾脏,淋巴结,胸腺,流式细胞术,应记,T
,EM,CM,na,ve,EFF,Array,不同组织,细胞活化,表达谱,骨髓衰竭,天时,骨髓有核细胞,+T,+CD4
,+CD8
,CD38,IFN,LAG3,CSF1,SPP1,TNFSF13B,FOXP3,CTLA4,模型小鼠,运至,抵抗性,豁免,免疫活性,免疫抑制活性
AB值:
0.200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