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广东省农区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在广东省农区鼠害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精准防控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物联网智能监测终端布放在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监测点内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每月定期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种群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 2019年9月-2020年10月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共监测到清晰的鼠形动物1 457只,智能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5.26%;对比夹夜法与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两者所获鼠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但鼠类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主要是黄毛鼠和板齿鼠的数量比例差异较大,在夹夜法捕获的鼠类中,黄毛鼠所占比例高达71.69%,板齿鼠仅占4.22%;而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到的黄毛鼠占监测鼠数的50.41%,板齿鼠占21.97%;物联网智能监测结果显示,不同鼠种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数量高峰出现交错分布.结论 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方法可替代繁重的人工捕鼠作业,克服传统的夹夜法监测结果不稳定、准确率不高的弊端,可用于广东省农区鼠害监测,但其应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献关键词:
智能监测;农区鼠类;夹夜法
作者姓名:
姚丹丹;黄立胜;姜洪雪;林思亮;冯志勇
作者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鼠害研究室,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广东广州510500
引用格式:
[1]姚丹丹;黄立胜;姜洪雪;林思亮;冯志勇-.广东省农区鼠类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2(02):273-276
A类:
农区鼠类
B类:
智能监测系统,初步探索,农区鼠害,精准防控,智能监测终端,布放,广东省南雄市,珠玑,监测点,每月,夹夜法,种群密度,统共,鼠形动物,智能识别,鼠密度,季节变化,类群,群落结构,结构差异,黄毛鼠,比例差异,监测结果,竞争性,错分,监测方法,繁重,捕鼠,应用技术
AB值:
0.2573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