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对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基于其构建的诊断模型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271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炎患者126例,肝硬化患者145例。患者均进行血清GP73检查和基于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的肝脏硬度测定(LSM),并收集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GP73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IB-4指数(FIB-4)及LSM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明确GP73的诊断价值后,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建立基于血清学指标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结果:GP73、LSM、FIB-4和APRI诊断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23、0.839、0.836和0.800,以GP73的诊断效能最优( P<0.001)。LSM、GP73联用可将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提高到97.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GP73、年龄、血小板是肝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据此建立了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GAP):LogitP=1/[1+exp(6.145+0.013×血小板-0.059×年龄-0.059×GP73)],该模型诊断代偿期肝硬化的AUC为0.944,在最佳cut-off值0.56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3%、92.06%,诊断效能也优于APRI、FIB-4、LSM以及GP73单用( P值均<0.05)。 结论:GP73是诊断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可靠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基于GP73、血小板计数及年龄构建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GAP诊断模型可使诊断效能进一步改善,有助于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
文献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高尔基体蛋白;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鹏飞;刘树红;钱相君;翟相威;文夏杰;姚明解;赵景民;鲁凤民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鹏飞;刘树红;钱相君;翟相威;文夏杰;姚明解;赵景民;鲁凤民-.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对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08):879-884
A类:
145+0
B类:
清高,高尔基体蛋白,肝炎肝硬化,诊断价值,价值研究,GP73,诊断模型,肝硬化患者,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中心,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行血,检查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LSM,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诊断效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PRI,FIB,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血清学指标,断代,特征曲线下面积,诊断灵敏度,预测因素,GAP,LogitP,1+exp,代偿期肝硬化,cut,off,单用,血清生物标志物,血小板计数
AB值:
0.20966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