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蒙古栎烂皮病病原菌鉴定
文献摘要:
2019年7月,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观察到一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树枝烂皮病.病枝最初呈浅红色至红棕色,伴有浅棕色至深棕色凹陷性病变,后期产生许多灰黑色至深黑色肿块.为确定引起蒙古栎烂皮病的病原种类及为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集发病标本,利用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形态特征观测,记录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大小.对rDNA-ITS、EF1-α和LSU基因进行测序,使用MEGA手动编辑比对,构造系统发育树.根据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害进行接种,并从接种枝条中再次分离出该病原菌.在病害接种实验中,仅烧伤组表现出典型症状,说明自然条件下该病原菌不能穿透表皮或通过伤口侵入;多发生于蒙古栎幼龄枝条和长势衰弱的枝条,属于弱寄生病害.结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蒙古栎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壳囊孢属菌(Cytospora ceratosperma,C.ceratosperma),蒙古栎为C.ceratosperma的国内新寄主.
文献关键词:
烂皮病;蒙古栎;真菌病害;单孢分离法;壳囊孢属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麒;陈洁;刘忠玄;刘雪峰;刁桂萍
作者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麒;陈洁;刘忠玄;刘雪峰;刁桂萍-.蒙古栎烂皮病病原菌鉴定)[J].森林工程,2022(05):56-61
A类:
壳囊孢属菌,ceratosperma
B类:
蒙古栎,烂皮病,病原菌鉴定,黑龙江省,加格达奇,Quercus,mongolica,树枝,病枝,浅红色,红棕色,浅棕色,深棕色,凹陷性,性病变,灰黑色,深黑色,肿块,原种,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分生孢子,rDNA,ITS,EF1,LSU,MEGA,构造系统,系统发育树,柯赫氏法则,枝条,烧伤,出典,典型症状,自然条件,伤口,幼龄,长势衰弱,寄生,生病,系统发育分析,Cytospora,新寄主,真菌病害
AB值:
0.36501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