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慢性丙型肝炎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文献摘要:
目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助于代谢状态的改善,但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后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及DAA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队列,探讨接受DAA治疗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观察DAA治疗后12周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应用校正的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Student's 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应用通过重复测定及配对 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SUA、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尿酸降低定义为治疗后12周SUA较基线下降。肾小球滤过率(eGFR)、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变化比率定义为(基线-治疗后12周)/基线。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与高尿酸血症及尿酸降低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因素。 结果:纳入161例慢性丙型肝炎接受DAA治疗的患者,高尿酸血症患者占19.3%。eGFR < 60 ml/(min·1.73 m 2)及人体质量指数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eGFR: OR = 0.123, P = 0.002;人体质量指数: OR = 1.220, P = 0.002)。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12周SUA水平明显变化(327.96比320.76比314.92, F = 3.272, P = 0.042),治疗后12周SUA、肝硬度、丙氨酸转氨酶及受控衰减指数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 P < 0.05。治疗过程中eGFR较基线升高比率与受控衰减指数下降比率是SUA降低的影响因素(eGFR: OR = 5 124, P = 0;受控衰减指数: OR = 0.010, P = 0.039)。 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为eGFR降低及人体质量指数,通过DAA治疗病毒清除后,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
文献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尿酸;高尿酸血症;直接抗病毒药物
作者姓名:
梁静;刘芳;张亚萍;向慧玲;李春红;韩涛
作者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肾内科,天津 300170;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170;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静;刘芳;张亚萍;向慧玲;李春红;韩涛-.慢性丙型肝炎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01):30-37
A类:
B类: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血尿酸水平,抗病毒治疗,代谢状态,DAA,血清尿酸,SUA,高尿酸血症,临床特点,研究队列,持续病毒学应答,肝炎患者,发生风险,Fisher,Student,s ,或非,非参数,Mann,Whitney,复测,肝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受控,衰减指数,率定,ml,人体质量指数,独立风险因素,肝硬度,治疗过程,疗病,病毒清除
AB值:
0.1767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