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药毒性认知创新与安全精准用药
文献摘要: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及繁衍生息进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尤其针对新发现"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回答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面对国际舆论和社会公众质疑时,常陷入"被动应对"的窘迫局面.破解中药安全性难题亟需在中药毒性认知及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实现突破.该文基于笔者团队既往在新发现"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控方面取得的原创性成果,提出并创新了中药毒性认知理论和方法,开辟了中药特异质毒性和间接毒性研究新领域,创建了病证结合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方法——病证毒理学,基于病证毒理学研究揭示了何首乌等中药致肝损伤的客观性及特异质属性,系统阐释了其诱发免疫特异质肝损伤的成因机制,提出并证实了中药免疫特异质肝损伤"三因致毒"机制假说;发现了多种中药诱发特异质或间接毒性的物质往往为非直接毒性物质,由此提出了"中药毒性相关物质"的概念;结合中药毒性现代科学认知提出基于成分效应靶标互作的中药配伍减毒策略和方法,为全面揭示"有毒"中药毒副反应科学内涵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对策提供了基础.基于中药毒性认知的创新发展,将为科学评价与精准防控"有毒"中药安全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学支撑.
文献关键词:
中药毒性;病证毒理学;毒性相关物质;配伍减毒;成分效应靶标互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柏兆方;王伽伯;肖小河
作者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100039;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柏兆方;王伽伯;肖小河-.中药毒性认知创新与安全精准用药)[J].中国中药杂志,2022(10):2557-2564
A类:
病证毒理学,特异质肝损伤,毒性相关物质,成分效应靶标互作
B类:
中药毒性,精准用药,防病治病,繁衍生息,卓越贡献,传承创新,中药不良反应,新发现,有毒,安全性问题,国际舆论,社会公众,窘迫,中药安全性,安全风险防控,安全性评价,原创性,认知理论,毒性研究,新领域,病证结合,评价模式,毒理学研究,何首乌,系统阐释,成因机制,制假,假说,非直接,现代科学,科学认知,中药配伍,配伍减毒,毒副反应,科学内涵,防控对策,科学评价,精准防控,方法学
AB值:
0.2325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