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不同方法炮制的何首乌肝毒性机制探讨及实验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制首乌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v2.0)收集制首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相关的靶点.用Venny图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且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利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肝毒性.结果 分别获取制首乌活性成分30个,肝毒性相关靶点527个,制首乌活性成分与肝损伤的共同靶点48个,包括JUN、MAPK1、CYP3A4等.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 135条相关信号通路,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可能在制首乌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体内实验表明,炮制后的何首乌肝毒性有效减轻,以九蒸九晒法效果最好.结论 制首乌肝毒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九蒸九晒法制首乌引起肝毒性的程度最轻.
文献关键词:
何首乌;制首乌;网络药理学;肝毒性;九蒸九晒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峰;唐瑜;张依娜;邹远荣;乔佳欣;卫培峰
作者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峰;唐瑜;张依娜;邹远荣;乔佳欣;卫培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不同方法炮制的何首乌肝毒性机制探讨及实验验证)[J].药物评价研究,2022(08):1522-1530
A类:
TCMIPv2
B类:
网络药理学,不同方法,何首乌,肝毒性,毒性机制,机制探讨,制首乌,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整合药理学,药理学研究,研究平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肝损伤,Venny,靶标,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PPI,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网络,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体内实验,炮制品,JUN,MAPK1,CYP3A4,通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九蒸九晒,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最轻
AB值:
0.2816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