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电针"足三里"延缓结肠炎相关癌变的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通过抗炎延缓小鼠结肠"炎-癌转化"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偶氮甲烷(AOM)联合饲喂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结直肠癌(CRC)模型,在开始饲喂第2个循环的DSS当天对电针组小鼠双侧"足三里"行电针治疗,每次30 min,隔日1次,共12次.观察各组小鼠结肠肿瘤数量并测量结肠质量和长度;采用MSD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IL-17A和IL-23含量;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结肠肿瘤局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结肠肿瘤局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肠质量明显增加(P<0.001);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IL-6、TNF-α、IL-17A、CXCL1含量升高(P<0.05,P<0.01,P<0.001),结肠组织IL-23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结肠质量降低(P<0.05),血清中 IL-1β、IL-6、TNF-α、IL-17A含量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 IL-17A、CXCL1 和 IL-23 含量降低(P<0.05),结肠肿瘤局部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P<0.001),结肠肿瘤数量明显减少(P<0.01),肿瘤平均体积缩小(P<0.05).CRC小鼠血清中IL-6、TNF-α、IL-17A和IL-23含量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P<0.05);CRC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CXCL1和IL-23含量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抑制AOM/DSS炎性相关性CRC小鼠的炎性反应,延缓结肠"炎-癌转化".
文献关键词:
结直肠癌;电针;炎性反应;炎-癌转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小月;万红叶;张知云;宿杨帅;张晓宁;王晓宇;曲正阳;何伟;景向红
作者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小月;万红叶;张知云;宿杨帅;张晓宁;王晓宇;曲正阳;何伟;景向红-.电针"足三里"延缓结肠炎相关癌变的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22(10):866-871
A类:
B类:
足三里,结肠炎相关癌变,C57BL,6J,腹腔注射,偶氮,AOM,饲喂,葡聚糖硫酸钠,DSS,结直肠癌,CRC,当天,电针治疗,隔日,结肠肿瘤,MSD,多因子,小鼠血清,结肠组织,趋化因子配体,CXCL1,17A,TUNEL,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肠长,含量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肿瘤负荷,可抑制,炎性反应
AB值:
0.2065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