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敏感性及胃动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日龄SD大鼠,以灌服碘乙酰胺法复制F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aVNS组、膈下迷走神经刺激组、膈下迷走神经假刺激组.taVNS组大鼠予以taVNS,膈下迷走神经刺激组通过植入的电极给予膈下迷走神经刺激,膈下迷走神经假刺激组仅植入电极而不予刺激,模型组不予刺激.以上干预均为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4 d.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各组大鼠颈斜方肌肌电(EM G)变化率,于干预后测定胃排空率,ELISA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乙酰胆碱(ACh)、烟碱型乙酰胆碱N型受体α7亚单位(α7nAChR)、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十二指肠组织中核因子-κB(N F-κB)p65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40、60、80 m m H g压力时颈斜方肌EMG变化率、十二脂肠组织NF-κB p65表达及IL-6、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P<0.05,P<0.01,P<0.001),胃排空率、十二脂肠组织ACh及α7nAChR含量均降低(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膈下迷走神经刺激组大鼠颈斜方肌EMG变化率、十二脂肠组织NF-κB p65表达及IL-6、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P<0.05,P<0.01,P<0.001),胃排空率、十二脂肠组织ACh及α7nAChR含量均升高(P<0.05,P<0.001).与膈下迷走神经假刺激组比较,膈下迷走神经刺激组和taVNS组大鼠颈斜方肌EM G变化率、十二脂肠组织N F-κB p65表达及IL-6、IL-1β、T N F-α 含量均降低(P<0.01,P<0.05,P<0.001),胃排空率、十二脂肠组织ACh及α7nAChR含量升高(P<0.01,P<0.001).结论:taVNS可降低FD大鼠胃敏感性,促进胃排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十二指肠ACh及α7nAChR表达进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文献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膈下迷走神经;胃敏感性;胃动力;乙酰胆碱;烟碱型乙酰胆碱N型受体α7亚单位
作者姓名:
韩娟;魏玮;王宏才;张涛;王瑜;侯理伟;李少源;张金铃;荣培晶
作者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娟;魏玮;王宏才;张涛;王瑜;侯理伟;李少源;张金铃;荣培晶-.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22(06):517-524
A类:
胃敏感性,膈下迷走神经
B类: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taVNS,FD,模型大鼠,胃动力,日龄,乙酰胺,不予,斜方肌,肌电,后测,胃排空率,十二指肠,乙酰胆碱,烟碱,亚单位,7nAChR,blot,核因子,p65,EMG
AB值:
0.0979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