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刺灸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基础上艾灸、埋线、针刺对变应性鼻炎(A R)大鼠行为学、鼻黏膜炎性反应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刺灸方法的增效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注组、穴注加艾灸组、穴注加埋线组、穴注加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模型.穴位注射组于"印堂""迎香"进行穴位注射,隔3 d治疗1次,共4次.穴注加艾灸组、穴注加埋线组、穴注加针刺组均在穴位注射基础上于"肺俞""足三里"分别进行温和灸、埋线、针刺治疗,温和灸和针刺每日1次,共14次,埋线每周1次,共2次.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进行症状积分评定,HE染色法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组织IFN-γ和IL-4阳性细胞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症状积分和鼻黏膜IL-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鼻黏膜IFN-γ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症状积分和鼻黏膜IL-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鼻黏膜IFN-γ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穴注组比较,穴注加艾灸组、穴注加埋线组、穴注加针刺组症状积分和鼻黏膜IL-4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穴注加艾灸组降低最明显(P<0.05),鼻黏膜IFN-γ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穴注加艾灸组增加最明显(P<0.05).结论:穴位注射基础上艾灸、埋线和针刺对AR的治疗有增效作用,艾灸优于针刺和埋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L-4表达和上调IFN-γ的表达而实现的.
文献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穴位注射;增效作用;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
作者姓名:
张倩;王钰;周芋伶;侯珣瑞;王钰嘉;李丽红
作者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55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倩;王钰;周芋伶;侯珣瑞;王钰嘉;李丽红-.穴位注射结合不同刺灸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05):409-414,442
A类:
B类:
穴位注射,刺灸方法,变应性鼻炎,辅助性,艾灸,埋线,行为学,鼻黏膜炎,炎性反应,干扰素,IFN,增效作用,卵清蛋白,致敏,印堂,迎香,肺俞,足三里,温和灸,针刺治疗,症状积分,HE,染色法,组织形态,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blot,阳性细胞,蛋白表达水平
AB值:
0.1838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