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豹猫及其潜在猎物之间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
文献摘要:
日活动节律是动物应对食物可利用性、天敌捕食风险和环境条件等变化的适应性特征.阐明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日活动节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不同物种的生存策略、指导保护对策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采样方法的限制和人类干扰下的快速环境变化,人们对许多野生动物日活动节律的了解并不全面,甚至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以往认为夜行性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被发现有一定程度的日间活动,并增加晨昏活动,这说明有必要深入调查豹猫等野生动物的昼夜节律为何存在这些变化.本研究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豹猫及其潜在猎物进行调查,基于核密度函数比较分析了豹猫与其潜在猎物在冷、暖季节的日活动节律.2016年全年设置了55个红外相机位点,累计14,972个相机工作日,获得豹猫及其潜在猎物的独立有效照片1,343张.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豹猫、蒙古兔(Lepus tolai)和鼠类以夜间活动为主,其中豹猫有明显的晨昏活动高峰,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均在昼间活动.活动重叠度分析结果显示,豹猫与夜行性的蒙古兔和鼠类在冷季和暖季均有较高重叠度(A≥0.50),但与其他猎物之间的重叠度均相对较低(A≤0.40).本研究显示豹猫及其猎物的昼夜节律既有保守性,也具有一定的季节可塑性,可能受到季节性猎物分布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来充分认识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文献关键词:
豹猫;捕食者-猎物关系;日活动节律;季节性;红外相机技术
作者姓名:
邓雪琴;刘统;刘天时;徐恺;姚松;黄小群;肖治术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南内乡474350;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雪琴;刘统;刘天时;徐恺;姚松;黄小群;肖治术-.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豹猫及其潜在猎物之间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J].生物多样性,2022(09):110-118
A类: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Callosciurus,erythraeus,davidianuis
B类:
内乡,豹猫,猎物,日活动节律,可利用性,天敌,捕食风险,捕食者,相关影响因素,生存策略,保护对策,采样方法,人类干扰,野生动物,夜行,Prionailurus,bengalensis,日间,晨昏,深入调查,昼夜节律,红外相机技术,核密度函数,暖季,机位,机工,工作日,Lepus,tolai,鼠类,松鼠,Sciurotamia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勺鸡,Pucrasia,macrolopha,昼间,冷季,和暖,高重叠度,保守性,可塑性,季节性变化规律,驱动因素
AB值:
0.2992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