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
文献摘要:
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开展持续监测并分析其活动节律.研究累计1684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62个相机位点拍摄到四川羚牛活动,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1455次(春季267次、夏季158次、秋季823次、冬季207次).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density?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of?overlap)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四川羚牛在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均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06:50—09:10,?14:50—19:50;?夏季:?06:50—08:00,14:50—20:10;?秋季:?07:10—10:00,?15:30—19:00;?冬季:?08:50—09:40,14:40—19:50),均主要在晨昏活动.四川羚牛在早上的活动高峰期秋季(2.83?h)>春季(2.33?h)>夏季(1.67?h)>冬季(0.83?h),而傍晚的活动高峰期夏季(5.33?h)>冬季(5.17?h)>春季(5?h)>秋季(3.5?h).四川羚牛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夏季和秋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季节间无显著差异,重叠指数上春季和夏季最高(Δ=0.922),而秋季和冬季最低(Δ=0.829).四川羚牛活动具有昼行性,主要在白天活动,夜间仅有少量的活动痕迹.
文献关键词:
四川羚牛;唐家河保护区;红外相机;活动节律;核密度估计;重叠指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肖梅;何芳;杨旭;蔡丽君;谌利民;杨彪;李生强
作者机构: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青川 628109;成都兴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南充 63700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梅;何芳;杨旭;蔡丽君;谌利民;杨彪;李生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J].四川林业科技,2022(03):36-43
A类:
唐家河保护区
B类: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羚牛,Budorcas,tibetanus,季节变化,红外相机,内野,持续监测,机工,工作日,共在,机位,共获,核密度估计,估计方法,Kernel,density,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overlap,不同季节,日活动节律,晨昏,早上,高峰期,傍晚,季节性变化,节间,白天,痕迹
AB值:
0.2491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