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东北地区水獭分布格局与保护优先区识别
文献摘要:
水獭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种和旗舰种,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中国的水獭种群数量大幅下降,部分区域己局部灭绝.然而目前国内对水獭的调查和研究非常有限,本底不清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獭的野外保育工作.本文以东北地区的欧亚水獭指名亚种(Lutralutralutra)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0年的调查数据,使用组合建模的方法评估了水獭的潜在分布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系统保护规划软件分析了水獭的保护优先区并计算了各省级行政区内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临的人类压力;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分析了水獭的保护现状,并以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三大国有林区为例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在水獭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104,515.04 km2和45,448.99 km2,其中大兴安岭的水獭保护优先区集中连片,并与小兴安岭的保护优先区相连,栖息地之间没有明显地理隔离,是维持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稳定的重中之重;(2)水獭面临的人类压力大小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3)研究区内1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63个包含水獭潜在分布区,覆盖面积为12,168.93 km2,仅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11.64%,其中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水獭保护优先区,占水獭保护优先区面积的10.88%;(4)三大国有林区涵盖了71.18%的水獭潜在分布区和79.26%的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74,390.89 km2和36,022.22 km2).由此可见,尽管水獭潜在分布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比较低,但是在天然林全面禁伐的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可能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将重点国有林区中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逐步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护.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实地调研提出以下保护建议:(1)加强对河流污染物的管理;(2)控制渔民捕鱼强度;(3)开展全面的水獭专项调查并建立长期的监测体系;(4)加大对水獭的科研投入;(5)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文献关键词:
欧亚水獭;组合模型;分布;保护优先区;国有林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超;陈敏豪;杨立;庄鸿飞;武曙红;湛振杰;王嘉栋;栾晓峰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100083;中山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超;陈敏豪;杨立;庄鸿飞;武曙红;湛振杰;王嘉栋;栾晓峰-.东北地区水獭分布格局与保护优先区识别)[J].生物多样性,2022(01):48-58
A类:
欧亚水獭,Lutralutralutra,人类压力
B类:
分布格局,保护优先区,优先区识别,水生生态系统,指示种,旗舰种,人为干扰,种群数量,灭绝,本底,保育工作,指名,亚种,组合建模,方法评估,潜在分布区,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保护规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局分析,保护现状,森工,大兴安岭,林业,伊春,重点国有林区,km2,集中连片,小兴安岭,栖息地,地理隔离,种群稳定,覆盖面积,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价值,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结合研究,保护建议,河流污染,渔民,捕鱼,专项调查,监测体系,科研投入,宣传力度,保护意识,组合模型
AB值:
0.2079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