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电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康复治疗的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肌力及三维步态分析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和康复治疗组,每组20例.康复治疗组予基础康复训练,每次45 min;生物反馈组在康复治疗组基础上予生物反馈疗法,每次30 min;电针+生物反馈组在生物反馈组基础上予电针治疗,针刺穴取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等,足三里、太冲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5 Hz.3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患侧胫前肌肌力,并测量3组患者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步频、步速)及运动学参数(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及最大跖屈角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患者下肢FMA评分高于康复治疗组(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患者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康复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步频及步速较治疗前提高、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及最大跖屈角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患者步频及步速、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及最大跖屈角大于康复治疗组(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步速高于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胫前肌肌力评级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电针+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患者患侧胫前肌肌力评级高于康复治疗组(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单纯生物反馈疗法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痉挛程度,提高步频、步速及踝关节活动度,在改善步态方面,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优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文献关键词:
脑卒中;下肢痉挛;电针;生物反馈;三维步态分析
作者姓名:
黄慧;陈健;邱斐;林小梅;林正坤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厦门36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慧;陈健;邱斐;林小梅;林正坤-.电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01):23-27
A类:
B类: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痉挛程度,肌力,三维步态分析,康复训练,电针治疗,针刺,伏兔,足三里,丰隆,太冲,接电,连续波,Fugl,Meyer,FMA,临床痉挛指数,CSI,患侧,胫前,步频,步速,运动学参数,背屈角度,评级,踝关节活动度
AB值:
0.145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