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负重的对比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与晚期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胫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18~77(39.9±10.9)岁,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肢负重开始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4周内患肢开始负重者25例为早期负重组,术后4周内患肢完全不负重者82例为晚期负重组。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置入髓内钉的直径、术后植入材料的失败率、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胫骨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Gustilo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损伤机制、是否开放性骨折、有无腓骨骨折、有无外固定架等一般资料比较,以及手术时间和髓内钉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早期负重组与晚期负重组患者术后植入材料失败率分别为0和1.21%(1/82),术后6个月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6.0%(4/25)和29.3%(24/82),术后1年骨不连分别为4.0%(1/25)和11.0%(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早期负重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88.0±2.4)分,高于晚期负重组的(74.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32,
P<0.001)。
结论:与晚期负重相比,胫骨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早期(≤4周)负重能够提升患肢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文献关键词:
胫骨骨折;骨折内固定;髓内钉;运动疗法;早期负重;晚期负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卢红信;陈笑天;叶龙飞;王晓盼;吴敏;代秀松;肖玉周
作者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蚌埠 233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卢红信;陈笑天;叶龙飞;王晓盼;吴敏;代秀松;肖玉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负重的对比研究)[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08):563-567
A类:
晚期负重
B类:
胫骨骨折,术后早期,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固定术后,早期负重,回顾性研究,蚌埠,骨科,中男,重开,开始时间,内患,重者,不负,手术时间,置入,植入材料,失败率,Lysholm,骨折愈合,愈合情况,体质量指数,AO,Gustilo,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损伤机制,开放性骨折,腓骨骨折,外固定架,直径比,延迟愈合,愈合率,骨不连,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推广,骨折内固定,运动疗法
AB值:
0.2031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