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创伤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观
文献摘要:
创伤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大元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其造成全球人类10%的死亡和16%的残疾,是儿童和44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70余万,在人口死因中占第4位,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 1] 。某种意义上说,影响创伤死亡转归的关键一环,取决于创伤导致致命并发症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的心肺复苏术(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创伤性心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TCA)通常是指外部暴力作用于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和失血缺氧,引发的心搏、呼吸、意识停止的临床心脏骤停综合征,也称濒临死亡状态,而通过建立人工循环和呼吸的CPR,就成为抢救TCA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要手段。现代CPR理论与实践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TCA抢救成功率仍居"低"不"高",存活率仅为0~3.7% [ 2] ,这无疑是摆在我国及世界各国CPR同仁面前的巨大挑战。CPR是TCA患者生与死的最后一道关,如何围绕TCA自身特点,摸索出TCA与非暴力原因导致的非创伤性心搏骤停(none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 NTCA)的不同规律,是提高TCA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从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出发来思考,将CA放大到全周期、全方位、全时段考量,抛砖引玉亮出TCA心肺复苏观 [ 3, 4, 5, 6, 7, 8] 。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王立祥;刘中民
作者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9;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上海 100005
引用格式:
[1]王立祥;刘中民-.创伤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观)[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04):277-281
A类:
NTCA
B类:
心搏骤停,大元,元凶,世界卫生组织,残疾,青壮年,死于,余万,持续上升,某种意义,转归,致命,cardiac,arrest,心肺复苏术,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traumatic,机械性损伤,失血,心脏骤停,濒临,临死,立人,起死回生,长足进步,抢救成功率,同仁,生与死,自身特点,非暴力,非创伤性,none,复苏成功率,发来,全周期,抛砖引玉,亮出
AB值:
0.3244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