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8例中耳副神经节瘤影像学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中耳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中20例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5例行CT增强扫描,27例行MRI检查,22例行DSA检查.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发病年龄14~73岁,平均37.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影像学上,CT骨窗显示颈静脉孔及其周围骨质侵蚀性破坏,边缘毛糙(95%).增强CT和MRI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明显强化(100%).MRI平扫T1WI和T2WI可见典型的"盐-胡椒征"(85.2%).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97×10-3mm2/s(n=1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流出"型(94.4%).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可见胆碱峰(77.8%).DSA表现为富血供肿瘤染色(100%),最常见的供血动脉为咽升动脉(54.5%),其次为枕动脉(45.5%).结论 HRCT及MRI应作为中耳副神经节瘤常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功能成像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DSA对栓塞和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文献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颈静脉孔;鼓室;CT;MRI;DSA
作者姓名:
朱文静;田涛;王韶颖;陶晓峰
作者机构: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文静;田涛;王韶颖;陶晓峰-.28例中耳副神经节瘤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01):35-40
A类:
B类:
中耳,副神经节瘤,影像学分析,影像学表现,经手,手术病理,HRCT,增强扫描,DSA,发病年龄,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颈静脉孔,骨质侵蚀,侵蚀性,毛糙,软组织,肿块,平扫,T1WI,T2WI,胡椒,表观扩散系数,ADC,3mm2,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胆碱,血供,供血动脉,咽升动脉,应作,影像学检查,功能成像,鉴别诊断,栓塞,鼓室
AB值:
0.320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