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并接受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术前右心导管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干预血管术前及术后直径、跨狭窄压差和支架大小,随访期间上述右心导管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SaO 2、WHO功能分级,无法门诊或住院随访的患者通过电话联系获得患者主观报告的临床改善情况并评估WHO功能分级。 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患者30例,年龄(64.3±7.1)岁,男性15例(50.0%)。进行了32台次经皮肺静脉成形术,干预狭窄肺静脉63支,41支肺静脉经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置入支架44枚,支架直径(8.3±1.2)mm;22支肺静脉行单纯球囊成形术,球囊直径(4.2±2.1)mm。肺静脉最窄段直径从术前的(2.6±1.3)mm增加至术后的(6.6±2.6)mm( P<0.001),跨狭窄压差由术前的19(12,29)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的2(0,4)mmHg( P<0.001),术后肺静脉血流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01)。最常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为肺损伤[44.0%(11/25)]和咯血[18.8%(6/32)],均无需特殊处理。术后随访2.0(1.3,3.2)个月,WHO功能分级明显改善( P<0.05),6 min步行距离由(254.8±114.5)m增加至(342.8±72.4)m( P<0.05),平均肺动脉压由(40.9±8.3)mmHg下降至(35.4±7.7)mmHg( P<0.01)。17例患者术后随访复查了CT肺静脉造影,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4.0%(6/25)。 结论: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短期疗效尚可,但存在一定风险,而且支架内再狭窄率高。
文献关键词:
纵隔炎;治疗结果;肺静脉狭窄;经皮肺静脉成形术
作者姓名:
段一超;苏红玲;危蓉;蒋凯煜;王阿倩;杨媛华;潘欣;张琰;曹云山
作者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兰州 730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0;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转化医学实验室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引用格式:
[1]段一超;苏红玲;危蓉;蒋凯煜;王阿倩;杨媛华;潘欣;张琰;曹云山-.经皮肺静脉成形术治疗纤维纵隔炎所致肺静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01):55-61
A类:
经皮肺静脉成形术
B类:
纵隔炎,肺静脉狭窄,短期疗效,疗效及安全性,安全性探讨,疗效与安全,病例系列研究,电子病历系统,统收,合并症,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型利钠肽原,NT,proBNP,步行距离,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压差,法门,临床改善,台次,脉经,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球囊成形术,mmHg,kPa,血流分级,手术相关并发症,肺损伤,咯血,术后随访,肺动脉压,复查,静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尚可,一定风险,再狭窄率,治疗结果
AB值:
0.2024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