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心房颤动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参加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且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等基础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与卒中后抗凝药使用有关的因素的优势比(
OR)分析房颤合并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抗凝药物治疗的应用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7例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率39.4%(377/957)。多因素分析表明较高医保报销比例(
OR:1.91,95%
CI:1.28~2.86,
P=0.002)、围卒中期房颤复发(
OR:3.34,95%
CI:2.34~4.76,
P<0.001)、合并用药种类(1~2种
OR:2.10,95%
CI:1.36~3.23,
P=0.001;≥3种
OR:2.31,95%
CI:1.37~3.91,
P=0.002)是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保护性因素;相反,卒中前抗小板药物使用(
OR:0.29,95%
CI:0.20~0.43,
P<0.001)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
OR:0.49,95%
CI:0.40~0.60,
P<0.001)则是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中国房颤合并急性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率较低。围卒中期的房颤复发、较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合并用药种类是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保护性因素;卒中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则是影响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心房颤动;脑卒中;抗凝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靖荣;杜昕;何柳;董建增;张海滨;郭金成;马长生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靖荣;杜昕;何柳;董建增;张海滨;郭金成;马长生-.心房颤动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治疗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09):900-906
A类:
HASBLED
B类:
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口服抗凝治疗,口服抗凝药物,药物使用,国房,发急,死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瓣膜性房颤,房颤患者,访日,截止,脑卒中后,服用,一般信息,合并疾病,logistic,优势比,相关影响因素,内口,oral,anticoagulant,OAC,治疗率,多因素分析,高医,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期房,合并用药,内应,保护性因素,急性脑卒中,内患,医疗保险,抗血小板药物,药物应用,分则
AB值:
0.17758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