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进展及其在肝细胞癌靶向/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文献摘要:
原发性肝癌居我国癌症非成熟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肝细胞癌占93.0%,84.4%是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在HBV致癌过程中,非可控性炎性反应通过IL-6上调胞苷脱氨酶AID/APOBEC3s家族成员以促病毒和宿主基因变异、下调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NG)等降低变异修复,炎性微环境为HBV和人肝细胞的"变异-选择-适应"进化过程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促进变异细胞逆向分化.该进化过程需满足体细胞驱动突变和免疫抑制微环境这两个前提条件.促癌基因组不稳定和HBV变异通过cGAS-STING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诱导免疫抑制性炎性反应,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如TAMs、Treg、MDSC等构建肿瘤微环境.微环境中肿瘤细胞迅速生长所致的缺氧通过诱导免疫抑制性炎性反应因子激活肿瘤犬尿氨酸代谢,增强Treg的PD-1表达以加强免疫耐受、抑制CD8+T细胞和NK细胞毒性、促进新血管生成.以上"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为癌症的防治指明了方向.针对新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能显著遏制肝癌生长、提高抗肿瘤免疫,加强免疫治疗效果.靶向-免疫联合治疗应成为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文献关键词:
乙肝病毒;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变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曹广文
作者机构:
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海医系流行病学教研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广文-."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进展及其在肝细胞癌靶向/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22(08):747-755
A类:
APOBEC3s
B类:
癌症进化,理论进展,肝细胞癌,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死亡原因,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致癌,可控性,炎性反应,胞苷,脱氨酶,AID,宿主基因,基因变异,尿嘧啶,糖基化,UNG,炎性微环境,人肝细胞,体细胞,细胞驱动,驱动突变,免疫抑制微环境,前提条件,促癌基因,基因组不稳定,cGAS,STING,干扰素,抑制性,招募,免疫细胞,TAMs,Treg,MDSC,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速生,犬尿氨酸代谢,加强免疫,免疫耐受,CD8+T,NK,细胞毒性,血管生成,靶向治疗,高抗,抗肿瘤免疫,免疫联合治疗,晚期肝癌,治疗措施
AB值:
0.40269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