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对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旨在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长期生存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基线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临床复合事件的发生。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及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组。比较ICM组及NICM组患者累积生存曲线(全因死亡率、无临床复合事件生存率),并用运用Cox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病类型、CRT类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合并症情况,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探究CRT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214例患者,年龄(62.04±10.69)岁,其中女50例(23.4%,50/214),ICM组89例(41.6%,89/214),NICM组125例(58.4%,125/214)。中位随访32个月,共有57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在ICM组中,植入CRT-D患者的生存率高于CRT-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7);然而在NICM组患者中,不同CRT类型患者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1)。对所有患者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70岁)及LVEF与全因死亡率相关。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CRT类型是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 OR=1.486,95% CI 1.06~2.09, P=0.023)。 结论:ICM心衰患者,CRT-D与其长期生存改善相关,而在NICM心衰患者中不存在或减弱。
文献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全因死亡率;远期随访
作者姓名:
迪拉热·太外库力;约尔古丽·玉素甫;魏猛;刘佳琦;加依娜·加尔肯;周贤惠;祖克拉·吐尔洪;李耀东;邢强;张疆华;汤宝鹏;芦颜美
作者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 新疆心电生理与心脏重塑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
引用格式:
[1]迪拉热·太外库力;约尔古丽·玉素甫;魏猛;刘佳琦;加依娜·加尔肯;周贤惠;祖克拉·吐尔洪;李耀东;邢强;张疆华;汤宝鹏;芦颜美-.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对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2(05):438-444
A类:
NICM
B类:
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生存,生存预后,入心,CRT,新疆医科大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主要终点,终点事件,非缺血性心肌病,生存曲线,全因死亡率,Cox,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房颤动,合并症,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回归法,rank,多因素分析,率相关,心衰患者,远期随访
AB值:
0.148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