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5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保守组( n=24)和手术组(腔内支架组+开放手术组, n=11)。其中保守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腔内支架组( n=10)患者采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开放手术组(n=1)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形术+回肠切除术治疗。分析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以及YOO分型、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住院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以上,随访结束时对两组间的肠系膜上动脉的血管重塑率进行分析。此外,对肠系膜上动脉腔内支架的一期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进行研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M( 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YOO分型中的IVS型显著多于保守组;而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腹痛时间以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保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手术组。腔内支架组患者均无肠坏死发生。随访24个月,手术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重塑率高于保守组;腔内支架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为87.5%,二期通畅率为100%。1例保守组患者随访12个月出现了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转行腔内治疗。 结论:临床上大部分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对于腹痛持续加重同时YOO分型为IVS型患者,如果不伴有腹膜炎的严重表现,建议尽早行腔内支架置入开通血运,同时,肠系膜上动脉支架具有较理想的远期通畅率及血管重塑率。
文献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重塑;支架;通畅率;肠系膜上动脉;因素分析,统计学
作者姓名:
连利珊;张喆;张志文;于宏志;陈学明;冯海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5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连利珊;张喆;张志文;于宏志;陈学明;冯海-.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2(06):427-432,F5
A类:
YOO
B类: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策略,治疗方式选择,临床效果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病例资料,开放手术,腔内支架置入,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形术,回肠,肠切除术,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腹痛,腹主动脉,夹角,患者随访,血管重塑,通畅率,二期,正态分布,均数,中位数,四分,Q1,Q3,非参数检验,IVS,角差,肠坏死,动脉血,夹层动脉瘤,转行,行腔,腔内治疗,保守治疗,腹膜炎,开通,较理想
AB值:
0.1556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