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吉林省辽河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氮、磷分布规律研究
文献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辽河河岸缓冲带不同植被类型、与河岸不同距离、不同深度土壤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距离河岸100 m范围内植被缓冲带土壤pH及氮、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随土层加深影响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土壤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磷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不同植被下土壤均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农田与阔叶林最高.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H与氮、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7类,其中第Ⅳ类与第Ⅶ类土壤储存氮、磷的能力相对较强,且二者土壤pH较低,植被分布规律相似,均表现为草地主要分布于距河岸0~50 m处,主要草本植物包括马齿苋、接骨草、羊草等,距河岸50~100 m范围主要为灌木林与阔叶林,距河岸100 m处主要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包括紫穗槐、兴安落叶松、山杨、榆等.
文献关键词:
吉林省辽河;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氮;磷;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梓默;付世萃;朱红波;林士杰;李泽刚;张大伟
作者机构: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 长春 130022;大安市林业和草原局,吉林白城 131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梓默;付世萃;朱红波;林士杰;李泽刚;张大伟-.吉林省辽河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氮、磷分布规律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22(03):13-20
A类:
吉林省辽河,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
B类:
土壤氮,磷分布,野外调查,不同植被类型,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离河,土壤全氮含量,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农田土壤,紧邻,全磷含量,阔叶林,土壤全磷,下土,植被分布,草地,地主,草本植物,马齿苋,接骨,羊草,灌木林,主要树种,紫穗槐,兴安落叶松,山杨
AB值:
0.1372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