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白术、莪术药对抗肿瘤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及临床意义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白术、莪术药对抗肿瘤作用机制,并分析潜在作用靶点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分别收集白术、莪术药对的作用靶点和肿瘤疾病的靶点,取交集获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基于抗肿瘤靶点预测相关转录因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应用通路富集分析方法探索作用通路和途径,利用分子对接分析药物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潜能,基于TIMER数据库分析抗肿瘤靶点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从TCGA获取抗肿瘤靶点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获得白术、莪术药对抗肿瘤的潜在靶点379个,包括AKT1、VEGFA、GRM3、GRM4等核心靶点,以及STAT3、TP53等相关转录因子.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凋亡、炎症反应、缺氧应答、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且核心靶点AKT1、VEGFA、GRM3的表达水平对乳腺浸润癌、结肠腺癌、肝细胞肝癌等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结论:白术、莪术药对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药理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线索.
文献关键词:
抗肿瘤;白术;莪术;药对;网络药理学;临床意义
作者姓名:
汪猛;邱文超;秦凯健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 20043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汪猛;邱文超;秦凯健-.白术、莪术药对抗肿瘤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2(08):45-54,75
A类:
GRM3,GRM4
B类:
白术,莪术,药对,网络药理学,意义分析,抗肿瘤作用机制,潜在作用,作用靶点,公共数据库,别收,肿瘤疾病,交集,潜在靶点,靶点预测,蛋白互作网络,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路富集分析,方法探索,作用通路,分子对接,靶点蛋白,TIMER,数据库分析,免疫细胞浸润,TCGA,肿瘤组织,临床预后,AKT1,VEGFA,核心靶点,STAT3,TP53,谷氨酸受体,cAMP,Rap1,雌激素信号通路,HIF,结肠腺癌,肝细胞肝癌,肿瘤患者,多靶点,多途径,药理研究
AB值:
0.2959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