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23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女98例,年龄17~85(58.69±15.73)岁,行腔内治疗200例,行保守治疗33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观察指标:(1)随访患者PTS的发生情况;(2)影响PT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3)建立PTS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233例患者中发生PTS 81例(34.80%),其中接受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00名患者中发生PTS 61例(30.50%),保守治疗患者发生PTS 20例(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χ2=11.32,
P=0.0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症状与体征的个数、合并疾病、DVT病程史、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PT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
X1)、BMI(
X2)、亚急性及慢性DVT史(
X3)、静脉曲张史(
X4)、症状与体征个数(
X5)、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
X6)是急性髂股静脉DVT患者PTS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46、1.14、3.44、4.33、1.28、0.24,95%可信区间为1.06~5.67、1.04~1.25、1.38~8.59、1.71~10.97、1.01~1.62、0.08~0.69,
P值均<0.05)。(2)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TS预测模型:logit(
P)=-5.075+0.899
X1+0.134
X2+1.235
X3+1.465
X4+0.248
X5-1.443
X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
结论:男性、BMI、亚急性及慢性DVT史、静脉曲张史、症状与体征个数,以及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TS的危险因素。针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TS风险建立的预测模型,为DVT患者提供个性化的PTS风险评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文献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亚峰;仇鹏;黄家麒
作者机构: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商丘 4761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亚峰;仇鹏;黄家麒-.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02):110-114
A类:
075+0,899
,134
,235
,465
,248
,443
B类:
髂股静脉,股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下,PTS,回顾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医,第九人,血管外科,行腔,腔内治疗,保守治疗,简单化,模组,危险因素分析,风险预测模型,随访时间,腔内血栓,血栓清除术,体质量指数,DVT,症状与体征,合并疾病,多因素分析,亚急性,静脉曲张,X5,X6,比值比,可信区间,logistic,logit,X1+0,X2+1,X3+1,X4+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特征曲线下面积
AB值:
0.170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