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221份荔枝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文献摘要:
以221份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品系)为研究样本,采用SNP分子标记对供试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荔枝核心种质库并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19对SNP引物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均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2.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36~0.692,观测杂合度为0.081~0.561,期望杂合度为0.119~0.499,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12~0.374;根据果实成熟期,供试样本分为晚熟、中熟、早熟和特早熟4个品种(品系)群体,其中,早熟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晚熟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供试样本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贡献率为85%,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贡献率分别为10%和5%;不同群体间的果实成熟时间相差越大,其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越大,其中,晚熟品种(品系)群体与中熟、早熟和特早熟品种(品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依次增大,遗传距离分别为0.014、0.091和0.352.遗传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通过遗传结构分析,供试样本被分为2组,a组包含181份样本,主要为中熟和晚熟品种(品系)以及极少量的早熟品种(品系);b组包含40份样本,包括所有特早熟品种(品系)、大部分早熟品种(品系)、少部分中熟品种(品系)及极少部分晚熟品种(品系);a组和b组的绝大部分样本分别对应聚类分析的Ⅲ组及Ⅰ组和Ⅱ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荔枝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均与果实成熟期相关.按照不同取样比例构建核心种质库,以20%取样比例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包含44份品种(品系)〕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的保留率最高,分别为100%、100%、106%、103%和107%;经检验,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充分体现原有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全面地保留供试荔枝品种(品系)的相关信息.
文献关键词:
荔枝;品种(品系);SN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核心种质库
作者姓名:
黄小凤;韦阳连;袁叶;余金昌;袁志永;王伟山
作者机构:
东莞植物园, 广东 东莞523086
引用格式:
[1]黄小凤;韦阳连;袁叶;余金昌;袁志永;王伟山-.基于SNP分子标记的221份荔枝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库构建)[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04):74-84
A类:
B类:
SNP,分子标记,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库,Litchi,chinensis,Sonn,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荔枝核,引物,等位基因,Shannon,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果实成熟,成熟期,晚熟,特早熟,早熟品种,遗传变异,群体间,群体内,不同群体,成熟时间,遗传分化,遗传距离,遗传结构分析,极少量,少部分,中熟品种,绝大部分,分样,保留率
AB值:
0.1834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