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场地工程地震响应分析
文献摘要:
以北京顺义区潮白河西岸某工程项目为背景,利用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在FLAC 3D平台中进行流固耦合动力反应分析,对工程采用碎石桩作为抗液化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了可液化场地碎石桩加固复合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系统的地震动力响应、抗液化加固效果以及震后沉降变化规律.该工程场地所处的河滩区域由潮白河改道演变而成,砂土与粉土存在地震液化可能性,加固处理设计方案为振冲碎石桩,主要目的是完全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和提高加固后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所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能够考虑土体与孔隙水动力流固耦合过程,本构模型能够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累积和土体液化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在未加固区出现液化的情况下,经碎石桩加固场地的抗液化效果得到显著改善,碎石桩加固显著提高了复合地基整体的超静孔压消散速度,大幅降低了可液化场地的震动沉降.
文献关键词:
碎石桩;液化;地震响应;流固耦合;超静孔压;沉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邹佑学;张建民;王睿
作者机构: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邹佑学;张建民;王睿-.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场地工程地震响应分析)[J].地基处理,2022(01):25-31,64
A类:
B类:
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场地,场地工程,地震响应分析,北京顺义,顺义区,潮白河,河西,西岸,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FLAC,流固耦合,动力反应分析,复合地基,上部结构,结构系统,地震动力响应,加固效果,震后,工程场地,河滩,滩区,改道,粉土,地震液化,加固处理,处理设计,振冲碎石桩,全消,高加,桩间土,地基承载力,计算分析方法,土体,水动力,力流,耦合过程,循环荷载作用,饱和砂土,超静孔隙水压力,累积和,体液,未加,加固区,超静孔压,消散
AB值:
0.3186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