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3-2020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残留麻痹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疾病负担,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3-2020年河南省AFP病例中残留麻痹者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残留麻痹的影响因素.结果 AFP病例残留麻痹率为9.57%(389/4 066);其中,五岁以下儿童(56.30%,219/389)、秋季发病(31.36%,122/389)、男性(58.35%,227/389)病例比例较高;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0.80%(42/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痹年龄<1岁、发热、肢体感觉障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脊灰疫苗免疫史<3次、四肢麻痹为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危险因素.其中脊灰疫苗免疫史<3次发生残留麻痹的风险是≥3次的3.093倍,麻痹部位发生为四肢者残留麻痹的风险是其它病例的3.654倍.结论 应针对高风险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对因对症治疗,从而降低AFP病例残留麻痹率.
文献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残留麻痹;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吕宛玉;豆巧华;白祎然;杨建辉;张璐;丰达星;赵升;徐瑾;张延炀;赵东阳;郭永豪
作者机构: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450016;河南省免疫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宛玉;豆巧华;白祎然;杨建辉;张璐;丰达星;赵升;徐瑾;张延炀;赵东阳;郭永豪-.2013-2020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2(11):826-829
A类:
残留麻痹
B类: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疾病负担,防控策略,个案调查,调查资料,描述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分析,五岁,肠道病毒,病毒分离,分离率,肢体感觉,感觉障碍,深部,疫苗免疫,免疫史,四肢,对症治疗
AB值:
0.2212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