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CPI影响的阶段性特征
文献摘要:
如何抵制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2000—2021年的月度数据,运用B_P断点估计法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中国CPI结构突变的问题,并基于时变概率Markov区制转换(MS-TVTP)模型分析了中国CPI在不同区制内的运行特征.结果显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总体上对中国CPI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且在不同时期具有显著差异性特征,但近年来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并有一定程度的反转趋势;MS-TVTP分析显示,中国CPI在高增长区制内的稳态概率大于低增长区制,具有偏好高增长区制的特征.
文献关键词:
量化宽松;CPI;B_P断点估计;MS-TVTP模型;输入性通货膨胀
作者姓名:
黄秀海
作者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秀海-.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CPI影响的阶段性特征)[J].统计学报,2022(01):40-50
A类:
TVTP
B类:
量化宽松政策,CPI,阶段性特征,抵制,美元,贬值,输入性通货膨胀,发展中国家,国家需要,月度,断点,点估计法,结构突变,Markov,区制转换,运行特征
AB值:
0.2415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