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形象包袱:基层疲态现象的一个经验解释
文献摘要:
疲态是当前基层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基于田野调研经验案例,从形象视角对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而形成压力进而身心疲态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现,面对上级任务和社会公众诉求,基层工作人员为塑造"好干部"和"好政府"的形象而形成过度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疲态.我们将这一压力称为"形象包袱".考核和评价在任务、诉求和"形象包袱"之间起了中介作用."形象包袱"为上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创造了机会主义空间:助长上级领导规避责任、社会公众闹大谋利,最终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身心俱疲.放下"形象包袱",需要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及对其权力的监督、探索数字化考核、完善投诉处置制度设计.研究突破了既有基层疲态影响因素研究的政府内部视角,强调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为基层疲态缘何发生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视角.
文献关键词:
形象包袱;基层疲态;基层工作人员;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景容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景容-.形象包袱:基层疲态现象的一个经验解释)[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05):31-41
A类:
形象包袱,基层疲态
B类:
一个经验,经验解释,于田,田野调研,经验案例,基层工作人员,内外因素,深度分析,级任务,社会公众,公众诉求,好干部,考核和评价,上级领导,机会主义,助长,长上,避责,谋利,身心俱疲,放下,强化领导,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化考,投诉,内部视角,内外部因素,缘何,考核评价
AB值:
0.2917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