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中"颓废"诗学的现代性演绎——以1940年代冯至、杜运燮、郑敏的读者批评为中心
文献摘要:
19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的诗歌读者批评,尝试发掘悲剧生成机制,再现多重灾难面貌.西南联大诗人以好奇心思变更悲剧场景的洞察视点,驱动人间冷暖的痛心凝视,并引发温情脉脉的关爱想象.冯至、杜运燮、郑敏基于悲苦意志批评诗歌,指向脆弱的芸芸众生而潜入灵魂挣扎的焦灼境地,反思了生命形态.西南联大诗人的痛楚是现代社会人类孤苦处境的诗意写照,日积月累,难以愈合,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颓废"诗学契合,读者批评的文献发掘与意义建构,演绎着大后方抗战语境中新诗传播的现代性质素.
文献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现代性;读者批评;冯至;杜运燮;郑敏
作者姓名:
田源
作者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 通识学院,重庆 401331
引用格式:
[1]田源-.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中"颓废"诗学的现代性演绎——以1940年代冯至、杜运燮、郑敏的读者批评为中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02):165-173
A类:
西南联大诗人,新诗传播,灵魂挣扎
B类:
颓废,诗学,冯至,杜运燮,郑敏,读者批评,评为,悲剧,生成机制,重灾,灾难,好奇心,心思,剧场,洞察,视点,人间,间冷,冷暖,痛心,凝视,温情脉脉,关爱,悲苦,评诗,芸芸众生,潜入,焦灼,境地,生命形态,痛楚,社会人,孤苦,苦处,处境,诗意,写照,日积月累,现代主义,意义建构,大后方,抗战,质素
AB值:
0.3479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