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他们"作为批评话语的还原与流变
文献摘要:
作为第三代诗人中无法绕开的重要诗歌群体,"他们"是如何成为"他们"这一内涵复杂的第三人称复数的文学概念与批评话语的?近四十年过去,又该对"他们"诗群秉持何种美学估衡?厘清并还原诗歌现场与批评史双重视角下"他们"及"他们"批评话语的生成与流变尤为重要.诗歌批评史的差异化视角与多元话语立场为廓清作为诗歌群体与批评话语的"他们"增添了渺远而朦胧的话语迷雾,在互证过程中挖掘更多"他们"诗歌群体的生动样貌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独特诗歌景观,应是"还原"的题中之义;同时,考察"他们"作为具有时代性的批评话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话语流变过程,不仅能够抽丝剥茧地探明继"朦胧诗"论争之后"他们"批评话语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位置意义,更有利于梳理"他们"乃至"第三代诗"等诗歌形态在批评视阈下的嬗变,进而探索百年新诗创作的发展理路与诗歌批评和诗学研究的增益空间.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姝
作者机构: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姝-."他们"作为批评话语的还原与流变)[J].文艺争鸣,2022(06):65-70
A类:
B类:
批评话语,第三代诗人,绕开,第三人称,复数,文学概念,近四十年,原诗,批评史,双重视角,诗歌批评,异化视角,元话语,话语立场,廓清,渺远,迷雾,互证,样貌,话语流变,抽丝剥茧,朦胧诗,论争,新诗,发展理路,诗学
AB值:
0.3471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