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剑桥实用批评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理论影响
文献摘要: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剑桥实用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慈和燕卜荪先后来到中国任教,他们的诗学理论给中国诗人新的启示.瑞恰慈和燕卜荪在方法论上标举语义分析法,将其用于诗歌批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朦胧"诗学,从意义学的角度对诗歌本体进行了探讨,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语言的多义性.语言的多义性与诗人的复杂心理密切相关,他们也由此探究诗歌与经验的关系,即诗人应该如何利用"综感"实现复杂、冲突的经验之间的平衡,并以此启发读者,这是他们对现代诗的价值追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结合中国诗坛现状,吸收并发展了剑桥实用批评的部分观点,为40年代诗坛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文献关键词:
剑桥实用批评;西南联大诗人群;语义分析法;"朦胧"诗学;"综感"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肖柳
作者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柳-.剑桥实用批评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理论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6):135-143
A类:
剑桥实用批评,西南联大诗人,西南联大诗人群
B类:
理论影响,三四十年,四十年代,代表人物,慈和,任教,诗学理论,上标,标举,语义分析法,诗歌批评,批评实践,朦胧,义学,歌本,多义性,现代诗,价值追求,抗战时期,诗坛
AB值:
0.2295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