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内科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周为1个疗程,分别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TCD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追踪随访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疗效,可明显缓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改善脑供血、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好.
文献关键词:
耳尖放血;耳穴贴压;后循环缺血;眩晕
作者姓名:
崔圣玮;张帅帅;席虎;裴培;刘从秀;杨文明
作者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合肥 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31;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合肥230038
引用格式:
[1]崔圣玮;张帅帅;席虎;裴培;刘从秀;杨文明-.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2):62-64,69
A类:
B类:
耳尖放血,耳穴贴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纳入标准,对症治疗,疗程,椎动脉,基底动脉,TCD,血流动力学变化,眩晕情况,有所改善,痊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辅助治疗,眩晕症状,供血,粘稠度,远期疗效
AB值:
0.1425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