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眩晕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ACA、MCA、PCA及BA的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文献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电针;慢性脑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颖;刘伟
作者机构: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610036;成飞医院,四川 成都,61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颖;刘伟-.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25):78-81
A类:
B类:
脑电仿生电刺激,电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纳入标准,血糖水平,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基础治疗,用脑,电刺激治疗,疗程,眩晕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ACA,Middle,MCA,Posterior,基底动脉,Basilar,BA,血流速度,疗效比较,总有效率
AB值:
0.1619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