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降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SOD、CG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颈椎微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颈椎功能,且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复发率低.
文献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通督正脊术;针灸;正脊疗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丽霞
作者机构:
山西省中医院 ,山西太原0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丽霞-.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16):49-53
A类:
通督正脊术
B类:
针刺,合通,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常规治疗,氧化应激指标,CGRP,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动脉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眩晕症状,功能评估,评估量表,ESCV,复发情况,总有效率,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微循环,颈椎功能,针灸,正脊疗法
AB值:
0.1427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