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折返与重构——重译视角下对郭沫若《迷娘歌》译诗(1923)策略的探析
文献摘要:
1923年,郭沫若在《创造周报》上刊出了他对歌德名诗《迷娘歌》的译文,并在译后跋言中分别点评了马君武和郁达夫的两篇前译.这篇译诗的风格之特别处在于,它虽从行文上来看属于白话新诗,但借用了古典诗歌一些常用手法和诗体特征,在意趣上也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遗风.细究之下,我们能够发现这种特殊的诗风或可归因于前译的"缠扰"(haunting).换言之,恰恰是前译的影响使得郭沫若的译诗呈现了对古典诗词传统的折返,甚至在意境的圆融上比古体的马译走得更远.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结合历史语境,分析此译诗如何对原文和前译进行重构,在"原文-前译-重译"的动态结构之中对其中的翻译决策及其动因展开探究.
文献关键词:
郭沫若;重译;诗歌翻译;《迷娘歌》
作者姓名:
尹田田
作者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 德语学院,北京 10008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尹田田-.折返与重构——重译视角下对郭沫若《迷娘歌》译诗(1923)策略的探析)[J].郭沫若学刊,2022(03):19-26
A类:
缠扰
B类:
折返,重译,郭沫若,周报,刊出,对歌,歌德,名诗,译文,言中,点评,马君武,郁达夫,两篇,别处,白话新诗,借用,古典诗歌,诗体,意趣,中国古典诗词,遗风,细究,诗风,归因于,haunting,换言之,恰恰,意境,圆融,比古,古体,更远,历史语境,原文,文和,动态结构,诗歌翻译
AB值:
0.557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