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郭沫若民国历史剧中反面角色写作成因
文献摘要:
郭沫若民国时期历史剧中塑造了秦始皇、赵高、魏安釐王、郑袖、侠累、车力特穆尔、宋玉、王聚昌、郑詹尹、张仪、侯嬴等众多反面角色,分别指向帝国主义、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汪伪政权和大量汉奸,其中融注了郭沫若的中西文化积淀和爱国情感.通过塑造反面角色的舞台形象并刻画其血腥的反动行为,郭沫若从逆向的角度揭示出社会变革和战争动乱的年代中反面角色所代表的反动势力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英雄崇拜情结的依赖和痴迷,另外也透过反派人物及其行为的猖狂和残暴侧映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对全民族抗战的负面影响和阻碍,同时反面角色的创作也是郭沫若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他个人的文化反侵略思想.
文献关键词:
郭沫若;历史剧;反面角色;写作成因
作者姓名:
王明娟;王学振
作者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师范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明娟;王学振-.郭沫若民国历史剧中反面角色写作成因)[J].文学教育,2022(05):47-51
A类:
写作成因,特穆尔,反派人物
B类:
郭沫若,民国历史,历史剧,剧中,反面角色,民国时期,秦始皇,赵高,宋玉,张仪,帝国主义,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汪伪政权,汉奸,融注,中西文化,爱国情感,造反,舞台形象,血腥,社会变革,动乱,反动势力,中华传统文化,英雄崇拜,情结,痴迷,猖狂,残暴,根深蒂固,奴性,全民族抗战,敌对势力,力斗,人的文化,反侵略
AB值:
0.380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