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制棒工艺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品质,优化制棒工艺,以灰美2号平菇为试材,研究了熟料、发酵料、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诱导灭菌4种不同制棒工艺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的平菇农艺性状最优,其第一潮菇单朵质量、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分枝数均最大,分别为544.33 g、1.51 cm、6.47 cm、7.75 cm、34.00枝,但每百棒总产量为85.56 kg,排名第3;发酵料工艺的平菇产量最高,每百棒为98.26 k g,营养品质最优,子实体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4.57%、16.02%、1.53%、154.64 m g/g,农艺性状仅次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诱导灭菌工艺的成棒率最高,为99.2%.发酵料和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诱导灭菌工艺可获得较高的成棒率和产量;发酵料工艺无需灭菌,其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俱佳,且节能高效,是适合北京地区夏末秋初平菇栽培的优选工艺.
文献关键词:
平菇;制棒工艺;产量;农艺性状;品质
作者姓名:
张立娅;张国庆;陈青君;高继海;孔繁建
作者机构: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5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立娅;张国庆;陈青君;高继海;孔繁建-.不同制棒工艺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蔬菜,2022(08):55-59
A类:
制棒工艺
B类:
平菇,农艺性状,高平,产量及品质,熟料,发酵料,短时高温,营养品质,灭菌工艺,菇农,菌柄,菌盖,分枝数,每百,总产量,排名第,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总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仅次于,产量和品质,其子,子实体产量,俱佳,节能高效,北京地区,夏末秋初,初平
AB值:
0.2546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