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诗经》"君子"称谓的时代内涵及价值
文献摘要:
"君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伦范畴.《诗经》大量使用君子称谓的本义,主要是身份的称呼,但也含有比较明显的人伦美称意味,并奠定了后来《左传》《论语》中的"君子论".君子称谓在使用的对象上,经历了一个从国君、大夫到士庶人推广的过程.君子一词用于普通的士庶人称呼,最初具有僭越性.《国风》中大量表现男女之情的诗中的君子,相当于后世的"郎""良人"的意思,其称呼中的道德意识相对淡薄,而世俗生活的情感意味则十分突出.以《毛诗》为代表的汉儒解诗系统与后世各个解诗系统,在对君子的内涵与对象认定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如《毛诗》立足于身份、道德的意义,对《国风》中许多原本只是世俗美称的君子,多朝道德君子方向解释.以君子为代表的《国风》中大量称谓词的使用,是《诗经》时代世俗理性生命观确立的标志之一."君子""郎""欢"等美称、爱称的频繁使用,也反映了民间歌曲的一种诗学体性.
文献关键词:
《诗经》;君子;身份称谓;人伦美称;解诗系统
作者姓名:
钱志熙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引用格式:
[1]钱志熙-.论《诗经》"君子"称谓的时代内涵及价值)[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4):86-99
A类:
人伦美称,解诗系统,身份称谓
B类:
诗经,君子,时代内涵,本义,称呼,称意,左传,论语,国君,大夫,庶人,的士,人称,初具,僭越,国风,相当于,后世,良人,意思,呼中,道德意识,识相,淡薄,世俗生活,毛诗,汉儒,子方,称谓词,世俗理性,生命观,爱称,民间歌曲,诗学
AB值:
0.3776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