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唐律疏议》的释法性解释和造法性阐释
文献摘要:
唐朝建国之初,李唐统治者认真总结了此前各代的法律经验,初步确立了"天下之法"的观念,并把这种法律至上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唐律的解释之中.唐高宗永徽年间,为了给各级司法官员在法律实践中提供确定性文本,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对唐律的条文逐条"疏议"解释,编纂了《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在尊重文本权威性基础上,采用语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客观的、描述性的说明,可将其概括为释法性的解释;《唐律疏议》还运用价值补充、法律漏洞填补等方法对文本中未规定的事项进行法律阐释,论证解释的合理性,这是一种造法性的法律解释方法.《唐律疏议》的解释形式和解释方法,开创了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新范式.
文献关键词:
唐律疏议;释法;造法;解释方法;法律阐释
作者姓名:
郑显文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显文-.《唐律疏议》的释法性解释和造法性阐释)[J].法学论坛,2022(04):17-27
A类:
宗永徽
B类:
唐律疏议,释法,造法,唐朝,李唐,统治者,认真总结,此前,之法,法律至上,唐高宗,司法官员,法律实践,长孙无忌,条文,逐条,编纂,重文,权威性,语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文本内容,行客,运用价值,价值补充,法律漏洞填补,法律阐释,法律解释方法,新范式
AB值:
0.318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