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路径与取向:情感史与中国古人情感
文献摘要:
情感史针对的是理性史学中存在的偏颇.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情感史受到更多关注.1985年,美国社会史家斯特恩斯夫妇提出"情感学"之说;之后,罗森宛恩又提出"情感团体"一词,倡导差异化研究情感史.21世纪初,当代史学出现"情感转向".情感史探讨社会的情感规范及集体与个人的经验与应对.处理情感史料,须借助"语言学转向"的文本认知.中国古人并非如某些西方人所说,是"缺少情感的中国人",儒家经典《礼记》中就有"七情"之说.从项羽、武则天两位名人的感情经历,可以探讨社会情感规则的变化和情感对历史的影响;李顼和王端淑两人则展示了士人阶层的情感状态和古人隐蔽的情感世界,这丰富了相关的历史认知.另外,从日常生活史、性别史和差异视角可见中国古代情感史可延展的方向.
文献关键词:
情感史;情感学;情感团体;儿女情/夫妻情
作者姓名:
李志生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引用格式:
[1]李志生-.路径与取向:情感史与中国古人情感)[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2(05):68-76
A类:
情感团体,王端淑
B类:
情感史,古人,人情,偏颇,七八十年,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社会史,史家,斯特恩,恩斯,夫妇,情感学,之说,差异化研究,当代史,情感转向,语言学转向,西方人,所说,儒家经典,礼记,七情,项羽,武则天,名人,感情,社会情感,情感规则,士人阶层,情感状态,情感世界,历史认知,日常生活史,性别史,可延,儿女情,夫妻情
AB值:
0.4606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