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唐代《武王家教》中的儿童"自知"教育解析 以"三痴"为中心
文献摘要:
通过考释诽谤调戏、未语先笑、言语不善所谓"三痴"行为的含义,解析其文化内涵,探讨《武王家教》将"三痴"作为影响"人命长短不等"的原因之三的观念所在,并对其与唐代家教、童蒙"自知"教育进行深入探究."三痴"主要指子弟在言语方面自以为是、轻浮浅薄、冒犯他人、招人生厌的愚昧无知的不"自知"行为与表现,有违中国古代"人贵自知""好言其所善"的文化传统,属于典型的"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行为,也不符合中国古代"人贵自知"的文化传统.故"三痴"旨在劝诫子弟切勿以己之长责人之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说话、谈笑要注意时机和分寸,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子弟进行"自知"、自觉教育."三痴"针对子弟的自知教育,其成败与个人和家庭、家族命运密切相关.
文献关键词:
敦煌蒙书;唐代;《武王家教》;三痴;"自知"教育
作者姓名:
金滢坤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金滢坤-.唐代《武王家教》中的儿童"自知"教育解析 以"三痴"为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22(05):60-67
A类:
三痴,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B类:
唐代,武王,王家,家教,自知,考释,诽谤,调戏,不善,人命,之三,童蒙,子弟,语方,自以为是,轻浮,浮浅,浅薄,冒犯,招人,生厌,愚昧无知,有违,文化传统,符合中国,劝诫,切勿,之长,说话,谈笑,分寸,预期效果,对子,成败,敦煌蒙书
AB值:
0.3970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