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覆盖模式雷竹林地下茎芽库、生物量和出笋数量特征
文献摘要:
为创新雷竹林覆盖栽培模式,有效调控竹子地下茎更新,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比较传统覆盖栽培模式(TM)和间隔覆盖栽培模式(SM)竹林地下茎芽库、生物量和出笋数量特征,探究不同覆盖经营模式对竹林地下茎更新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M芽库总量均在470×104 ind.·hm-2以上,显著高于TM4和TM5(P<0.05);竹林芽库相对减少率TS1(TM1 vs SM1)和TS2(TM2 vs SM2)变化幅度较小,TS3(TM3 vs SM3)和TS4(TM4 vs SM4)增大至10%~20%,TS4和TS5(TM5 vs SM5)增大至20%~40%;SM地下茎生物量整体高于TM,TM9以后地下茎生物量陡然减小(P<0.05),SM变化则相对缓慢;竹林地下茎生物量相对减少率TS 1和TS3不到5%,TS4和TS5陡然增大,其中竹鞭生物量相对减少率TS5超过20%,鞭根生物量相对减少率TS5超过15%;SM、TM竹林出笋重量和出笋数量随覆盖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竹林出笋重量和出笋数量相对减少率均不足2%,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间隔覆盖竹林地下茎芽库、生物量与竹笋生产力相对高于传统覆盖竹林,间隔覆盖模式不仅能够维持竹林地下茎芽库、生物量,有利于竹林种群更新,还能够维持一定的竹笋生产力.
文献关键词:
雷竹;覆盖模式;芽库;生物量;出笋数量
作者姓名:
高贵宾;温星;张小平;钟浩;潘雁红;吴志庄
作者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 杭州310012;浙江杭嘉湖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浙江 杭州310012;竹林生态与资源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贵宾;温星;张小平;钟浩;潘雁红;吴志庄-.不同覆盖模式雷竹林地下茎芽库、生物量和出笋数量特征)[J].竹子学报,2022(04):35-44
A类:
TS4,TS5,TM9
B类:
同覆盖,覆盖模式,雷竹林,林地,地下茎,芽库,生物量,出笋数量,数量特征,竹林覆盖,覆盖栽培,栽培模式,有效调控,竹子,可持续经营,经营模式,ind,hm,TM4,TM5,减少率,TS1,TM1,SM1,TS2,TM2,SM2,TS3,TM3,SM3,SM4,SM5,陡然,竹鞭,相互间,竹笋,林种
AB值:
0.2717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