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年限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文献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14 a,24 a,34 a的4个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人为治理林地和次生林作为对照,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分析不同林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结果]①共调查植物43种,隶属于31科41属,其中乔木层17种,灌木层8种,草本层18种.②"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够有效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恢复与演替,不同治理年限林地的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大于未人为治理林地.③随着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均小于次生林.④不同治理年限林地、次生林和未人为治理林地之间的共有物种较少,整体上表现为不相似.[结论]仅靠自然封禁难以有效恢复花岗岩侵蚀区的植物多样性,"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提升植物多样性.
文献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治理年限;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花岗岩侵蚀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彭浪;段剑;刘士余;汤崇军
作者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330045;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彭浪;段剑;刘士余;汤崇军-.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年限植物群落演替规律)[J].水土保持通报,2022(01):10-16
A类:
花岗岩侵蚀区,平江流域
B类:
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年限,植物群落演替,演替规律,水土流失治理,治理年限,植物物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重建,兴国县,人工林,次生林,样方调查,不同林地,植物多样性,隶属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竹节,植被恢复,辛普森,香农,纳指,均匀度指数,仅靠,封禁
AB值:
0.222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