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少数特殊"到"普遍公共":残障观的认识跃升与实践变革
文献摘要:
残障模式不仅提供残障归因的解释,引导建立福利框架,而且形塑着社会公众的残障观,在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采取符合国情的残障模式是推动一国残障群体实现融合发展的基本命题之一.国内关于残障模式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介绍到深入反思的过程,为我们理解残障和处理不同情形中的残障问题提供了思路依循.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双重变化,主流残障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少数群体的归因解释已经与残障新样态不相适应,相关理念实践未对社会成员的传统残障观形成重大冲击.欧文·左拉提出的"普同模式",从全生命周期视角聚焦普遍残障风险,强调障碍的动态性、连带性,通过对残障者"去神秘化",促使残障问题属性从"少数群体的特殊问题"向"一般性的公共问题"转变,进而改善残障认同的社会环境.普同模式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紧密契合,可以将其作为原有模式的补充纳入残障制度建设之中,为建设友好包容型社会提供启发.
文献关键词:
少数群体;残障模式;普同模式;残障公共风险;全生命周期
作者姓名:
刘婧娇;郭琦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婧娇;郭琦-.从"少数特殊"到"普遍公共":残障观的认识跃升与实践变革)[J].兰州学刊,2022(09):124-134
A类:
残障模式,普同模式,残障公共风险
B类:
跃升,实践变革,形塑,社会公众,残障人士,引作,符合国情,本命,内关,依循,我国人口结构,疾病谱,少数群体,归因解释,新样态,不相适应,理念实践,欧文,左拉,连带,残障者,神秘化,问题属性,特殊问题,一般性,包容型
AB值:
0.3057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