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 rction,AMI)患者行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RS)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安全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7月接受BRS遵循PSP操作流程完成PCI病例67例,其中AMI患者21例(STEMI10例,NSTEMI13例);非AMI患者45例(UA28例,SAP17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指标、PCI情况及其与术后MACE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67例冠心病患者BRS置入成功,男49例(73.1%),平均年龄(59.37±13.4)岁;严重血栓病变12例(17.9%),中重度钙化病变29例(43.3%),分叉病变28例(41.8%).OCT优化25例(37.3%),其中PSP-P者15例(22.4%),均为中重度钙化病变和或分叉病变患者.随访平均(8.13±1.52)个月(IQR5.9~18.4),MACE发生率为4.48%,UA患者发生2例MACE(Nonfatal-MI1例,TLR1例),SPA患者发生1例MACE(Nonfatal-MI1例),均为中重度钙化病变合并分叉病变且未行OCT优化治疗者.STEMI和NSTEMI患者均无MACE发生.分析发现,中-重度钙化病变与分叉病变与MACE发生率相关(P<0.05),而长病变、严重血栓病变与MACE发生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进行BRS-PCI安全有效.中-重度钙化和分叉病变是BRS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考虑可能是与中-重度病变的扩张不充分、分叉病变的前后血管内径落差较大导致BRS贴壁不良相关,未能达到PSP流程的理想化效果,需要OCT进一步优化充分后扩张处理,即OCT优化PSP-P流程,才能有效减少MACE发生的风险.
文献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影响因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姓名:
游琼;钟一岳;莫海亮;吴子君;林余标;李晓敏;林永建;陈陆军;范君宇;万佩珊;吴铿
作者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专科,广东湛江 52400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广东湛江524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游琼;钟一岳;莫海亮;吴子君;林余标;李晓敏;林永建;陈陆军;范君宇;万佩珊;吴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12):28-30
A类:
新型生物可吸收支架,infa,rction,bioresorbable,STEMI10,NSTEMI13,UA28,SAP17,IQR5,Nonfatal,MI1
B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安全,acute,myocardial,AMI,vascular,scaffold,BRS,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大学附属医院,PSP,操作流程,回顾分析,临床指标,MACE,冠心病患者,置入,平均年龄,中重度,钙化病变,分叉病变,OCT,TLR1,SPA,优化治疗,治疗者,率相关,重度病变,血管内径,落差,贴壁,良相,理想化,后扩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AB值:
0.1979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