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补骨脂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补骨脂中与线粒体损伤有关的作用靶点.方法:补骨脂的活性成分从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获取.药物动力学(ADME)筛选标准为:口服生物学吸收性(OB)≥30%,类药性(DL)≥0.14.利用Drug Bank数据库查找线粒体损伤疾病(MD)相关的靶点和活性化学成分的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的通路(KEGG)和功能(GO)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补骨脂活性物质的预测靶点与线粒体损伤疾病的靶点有重合,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可知,靶基因涉及缺氧反应、氧化还原过程、对细胞因子的反应、线粒体膜通透性的调控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等生物过程.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可知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相关靶点涉及参与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癌症途径、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HepaRG/HepG2表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具有显著的肝毒性.结论:补骨脂活性成分通过诱导肝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产生肝毒性.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补骨脂;肝毒性;线粒体损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姗;肖莹;张弋;肖星雨;于英莉
作者机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学部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30019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301617;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1617;天津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16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姗;肖莹;张弋;肖星雨;于英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补骨脂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机制)[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1):44-50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损伤机制,作用靶点,活性成分,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分析平台,药物动力学,ADME,筛选标准,吸收性,OB,类药性,DL,Drug,Bank,MD,DAVID,药理学研究,活性物质,生物学过程,靶基因,氧化还原,还原过程,膜通透性,体细胞,细胞色素,生物过程,代谢通路,通路富集分析,潜在毒性,毒性成分,神经营养素,催乳素,多条,HepaRG,HepG2,明补,异补骨脂素,肝毒性,线粒体结构,结构和功能,功能改变,变产
AB值:
0.3532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