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然保护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经验与优化:来自武夷山国家公园茶产业的启示
文献摘要:
我国自然保护地内具有诸多独特且延续至今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依托这些系统所形成的传统产业既扮演着当地的可持续生计和文化传承角色,也影响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效.然而,当前从产业角度解析这些传统产业与自然保护关系的研究较少,对传统产业发展的研究也缺乏对自然保护地管理背景和特征的考量.笔者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传统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其近20 a来发展的主导理念、路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武夷山茶产业长期以来是社区生计与自然保护管理互动的核心体现,但其转型发展历程尚未能很好地与自然保护管理需求形成良性互动.虽然传统茶产业在生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茶叶品牌效应提升和茶旅融合发展这3个主导方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多重历史制度问题的影响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新需求的交织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在生态价值的科学评判与实现、文化价值的识别与传承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共识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基于此,研究提出传统产业应立足本土生态知识,形成科学管理标准,联动差异化生产经营者,寻求多种增值服务机会,进而促进自然保护地传统产业的特色生态化和自然生态价值的实现,落实"以人为本"的自然保护理念.
文献关键词:
国家公园;传统产业;产业生态化;产业多功能;利益共同体;社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博杰;何思源;闵庆文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博杰;何思源;闵庆文-.自然保护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经验与优化:来自武夷山国家公园茶产业的启示)[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10):1229-1238
A类:
产业多功能
B类:
自然保护地,传统产业,武夷山国家公园,茶产业,传统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生计,保护成效,质性研究方法,主导理念,山茶,保护管理,心体,管理需求,良性互动,茶叶品牌,品牌效应,茶旅融合发展,主导方向,历史制度,制度问题,国家公园体制,体制建设,新需求,生态价值,多方利益,利益相关者,立足本土,土生,成科,科学管理,管理标准,生产经营者,增值服务,自然生态,保护理念,产业生态化,利益共同体,社区参与
AB值:
0.3037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