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自我调节的神经机制
文献摘要:
自我调节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成就、人际交往和健康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被视为是人类成功和幸福的关键.然而,大量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自我调节能力越差.为了提高低社会经济地位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必须深入考察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自我调节的机制.神经科学为此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信息:低社会经济地位改变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扣带回、腹内侧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体、腹侧纹状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了自我调节的各个成分(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未来研究除了对神经机制中每条因果链进行更严格地考察外,还应将神经生物学与发展心理学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不同发展阶段低社会经济地位对自我调节的独特影响机制,并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者在神经和行为层面特定反应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统、持续、有效的干预方案.
文献关键词:
低社会经济地位;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神经机制
作者姓名:
胡小勇;杜棠艳;李兰玉;王甜甜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小勇;杜棠艳;李兰玉;王甜甜-.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自我调节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22(10):2278-2290
A类: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B类:
低社会经济地位,地位影响,神经机制,实现目标,节自,人际交往,着作,个体的社会,自我调节能力,神经科学,扣带回,腹内侧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体,腹侧,纹状体,结构和功能,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因果链,神经生物学,发展心理学,学联,独特影响,行为层面,干预方案
AB值:
0.2919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